文|啾啾鹿鸣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前言
广东女篮的迪拉娜一记劈扣惊呆球迷。视频里的她像一颗出膛的炮弹,轻轻松松地就把球砸进篮筐。
即使展现出如此惊人的实力和成就,她却无缘最新一期国家队。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,究竟什么样的球员,才能成为国家队的最终选择?
展开剩余83%最硬的那块骨头
迪拉娜·迪里夏提,这个名字在星光熠熠的中国女篮里算不上多响亮。她不是那种每场砍下三四十分的得分机器,她的价值往往藏在数据单的背面。她更像个“清道夫”专门干脏活累活。
上赛季WCBA总决赛,广东女篮掀翻了几乎不可战胜的卫冕冠军四川队,上演了一出以弱胜强的经典好戏。那轮系列赛迪拉娜就是广东队悬在四川队头顶的一把铁锁。
她的任务只有一个,那就是死磕对方的强力外援。整场比赛她用身体对抗、用脚步紧逼,像牛皮糖一样黏住对手,把对方的内线进攻搅得天翻地覆。她得分不多,但没有她的撕咬和消耗就没有广东队的逆袭。
这座总冠军奖杯是她应得的勋章。从10岁离开乌鲁木齐远赴广东,这个新疆姑娘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篮球。她骨子里的那股韧劲,让她在漫长的板凳生涯和残酷的队内竞争中硬是扛出了一片天。
在国家队迪拉娜同样是个熟悉又有些模糊的身影。她履历完整,从国青到成年队,一路走来见证了女篮的起起伏伏。她不是主角但总在关键时刻被想起。
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女篮世界杯。小组赛对阵世界第一的美国队,中国女篮一度陷入被动。主教练郑薇大手一挥,把迪拉娜派上了场。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换人的意图——上去拼刺刀。
那几分钟迪拉娜在场上几乎是在肉搏。她用尽全力去顶防、去卡位、去延误,硬生生在美国队的禁区里筑起了一道屏障。正是靠着她和队友们的玩命防守,中国队稳住了阵脚,甚至一度将分差追到个位数。
那一刻她就是教练战术板上最值得信赖的那面盾牌,专门用来打最硬的仗。最近他的扣篮视频曝光后,更是让不少球迷惊叹。这样的可以说是中国女篮的扣篮新星,就应该收进国家队!
一个能扣篮的冠军内线,一位在世界大赛上证明过自己防守价值的悍将,为什么会被国家队拒之门外?
解说席上的她
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,但竞技体育的逻辑,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。问题不在于迪拉娜不够好,而在于她可能不是当下“最合适”的人选。中国女篮的战术核心,已经牢牢地围绕着两个人——韩旭和张子宇。
韩旭经过WNBA的洗礼,技术愈发全面,能里能外是球队进攻的轴心。张子宇那恐怖的身高就是一种无解的战略武器,她的成长是中国女篮未来的重中之重。
在这对“双塔”身边,球队需要的是功能性更强的拼图。要么是能拉开空间的高炮台,要么是移动速度飞快、能无限换防的机动型内线。
而迪拉娜的风格,更偏向传统的站桩肉搏和中距离惩罚。她的强项——篮下对抗,恰好与韩旭、张子宇的功能有所重叠。而在进攻端,她的自主得分能力和战术策应,相比韩旭确实还差了一点火候。
说白了,国家队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。有时候不是零件不够强大,而是这个零件的接口,和整部机器的设计图纸对不上。
落选国家队对任何运动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。但迪拉娜没有时间消沉。最近的国际比赛,她换了个身份坐上了转播席。
当起了评论嘉宾的她话不多,但每一句都带着运动员独有的视角。看到中国队打出好球,她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,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紧张,根本演不出来。
她的心依然和场上的姐妹们一起跳动。她在解说前发了条动态,说自己刚刚结束球队的早操和训练。她的下一个战场是即将到来的全运会。作为东道主广东队的核心,她有责任扛起球队。
训练场上她和杨舒予等一同成长的队友们挥汗如雨,那份从少年时代就结下的情谊,是篮球之外最珍贵的财富。
迪拉娜的扣篮在球迷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,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飞跃,也让我们窥见了这支队伍内部竞争的残酷。
这或许就是黄金一代的“烦恼”——人才太多,位置太少,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艰难的取舍。
结语
对于迪拉娜来说,那个惊艳的扣篮也许从来就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,更不是一张递给国家队的“投名状”,那更像是一种宣告。
宣告着一位老将对身体极限的不断探索,宣告着她心中那团从未熄灭的篮球之火。那一记劈扣,是给世界看,更是给自己看
国家队的大门是否会为她再次敞开,没人能给出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迪拉娜的下一次起跳,首先是为了她自己。
发布于:重庆市教你如何买入卖出股票的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